|
中文学名 |
三角枫 |
拉丁学名 |
Acer buergirianum Miq. |
科中文名 |
槭树科 |
科拉丁名 |
Aceraceae |
属中文名 |
槭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落叶乔木,高5-10(-20)米;小枝细,幼时有短柔毛,后变无毛,稍有蜡粉。单叶,对生,纸质,卵形或倒卵形,长6-10厘米,顶部常3浅裂至叶片的1/4或1/3处,先端短渐尖,基部圆形,全缘或上部疏具锯齿,幼时下面及叶柄都密生柔毛,下面有白粉,微有柔毛,有掌状3出脉。伞房花序顶生,有短柔毛;萼片5,卵形;花瓣5,黄绿色,较萼片窄;花盘微裂;子房密生长柔毛,花柱短,柱头2裂。翅果长2.5-3厘米;小坚果凸出,翅张开成锐角或直立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000米的林中。常栽培 |
地理分布 |
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,北达山东,南至广东,东南至台湾。
日本也有 |
经济价值 |
常栽培,在南京农村作绿篱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