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偏瓣花 |
拉丁学名 |
Plagiopetalum esquirolii (Lévl.) Rehd. |
科中文名 |
野牡丹科 |
科拉丁名 |
Melastomataceae |
属中文名 |
偏瓣花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半灌木,高1-2米;小枝四稜形,无毛或稍有毛。叶对生,质薄,狭椭圆形或狭椭圆状披针形,长3-10厘米,宽0.8-3厘米,基部钝或宽楔形,边缘有细齿,齿端延长成芒状,通常有3主脉,上面有极疏的糙伏毛,下面无毛或脉上疏生短毛;叶柄长0.5-2厘米,无毛或有疏毛。花两性,粉红色,单生或数朵排成假聚伞花序;萼筒长3-5毫米,质薄,近无毛,顶端有4齿,齿间常有小齿;花瓣4,卵形,两边不等,长5-7毫米;雄蕊8,略不等大,花药顶端单孔开裂,4长4短,药隔在花药基部向后方形成囊状小突起;子房下位,4室。蒴果室背开裂,近钟状椭圆形,长4-6毫米,无稜,近无毛;种子多数,近矩圆形。 |
生境 |
生林下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;
缅甸也有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