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多序岩黄芪 |
| 拉丁学名 |
Hedysarum polygotrys Hand.-Mazz. |
| 科中文名 |
豆科 |
| 科拉丁名 |
Leguminosae |
| 属中文名 |
岩黄芪属 |
| 俗名别名 |
岩黄芪、黑芪 |
| 形态特征 |
直立草本,高达1.5米。根呈长圆柱形,少分枝,长10~50厘米,径0.6~2厘米,表面灰红棕色,皮孔横长,黄色或暗黄色,略凸出。茎有细瘦分枝。单数羽状复叶互生,长达15厘米;小叶7~25片,矩状卵形,长1~3.5厘米,宽5~9毫米,先端近平截或微凹,有小刺尖,基部宽楔形,全缘,下面中脉被长柔毛;小叶柄甚短。夏季开花,总状花序腋生,长达15厘米,有花20余朵,花梗纤细,长2~3毫米,有长柔,花萼斜钟形,被短毛,最下面1片萼齿长大;花冠淡黄色,长约1厘米,旗瓣矩状倒卵形,龙骨瓣较旗瓣长。荚果有子房柄,具3~5荚节,并有窄翅,表面有稀疏网纹及短柔毛。每节有椭圆形种子1 |
| 生境 |
生于山地。 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于甘肃南部、宁夏及四川西部。 |
| 经济价值 |
药用 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