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无芒披碱草 |
| 拉丁学名 |
Elymus submuticus Keng. |
| 科中文名 |
禾本科 |
| 科拉丁名 |
Gramineae |
| 属中文名 |
披碱草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疏丛型,根须状。秆丛生,直立或基部稍膝曲,较细弱,高25-45cm,具2节。叶鞘短于节间,光滑;叶舌极短或近于无,叶片扁平或内卷,长3一6cm,宽1.5-3mm。穗状花序较稀疏,弯曲,带紫色,穗长3.5-7.5cm,穗轴边缘粗糙,每节通常具2枚小穗,小穗长(7)9-13mm,含 (1)2-3(4)花;外稃披针形,具5脉,中脉延伸成一短芒,其长不超过2mm。第一外稃长7-8mm, 内稃与外稃等长。 |
| 生境 |
生于山坡 |
| 地理分布 |
四川川西北高原、石渠、色达、德格、若尔盖、金川等县。
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