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水飞蓟 |
| 拉丁学名 |
Silybum marianum (Linn.) Gaertn. |
| 科中文名 |
菊科 |
| 科拉丁名 |
Compositae |
| 属中文名 |
水飞蓟属 |
| 俗名别名 |
水飞雉、奶蓟、老鼠筋 |
| 形态特征 |
一二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高30~200cm,多分枝,光滑或被蛛丝状毛,有纵棱槽。叶互生,基部叶常平铺地面,成莲座状,长椭圆状披针形,深或浅羽状分裂,缘齿有尖刺,长40~80cm,宽10~30cm,表面亮绿色,有乳白色斑纹,基部抱茎;中部、上部叶片渐小,上部叶披针形。头状花序直径3~6 cm,单生枝顶,总苞宽球形,总苞片革质,顶端有长刺;管状花紫红色、淡红色或少有白色。瘦果长椭圆形,暗褐色或黑色。有纵条纹及白色斑纹;冠毛多数,白色,不等长,基部合生成环。花期5~6月,果期6~7月。 |
| 生境 |
生于通风、凉爽、干燥和阳光充足的荒滩地、盐碱地等处。 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欧洲、地中海地区、北非及亚洲中部。我国各地公园、植物园或庭园都有栽培。 |
| 经济价值 |
药用 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