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灰土扭口藓 |
| 拉丁学名 |
Barbula tophacea (Brid.)Mitt |
| 科中文名 |
丛藓科 |
| 科拉丁名 |
Potti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扭口藓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植株绿色或褐绿色,高3-6cm,密集丛生。茎直立,疣具分枝。叶干时疣贴生,常扭曲,潮湿时斜伸,呈卵圆形,上部渐狭,先端圆钝;叶边全缘,背卷;中肋粗壮,向上渐细,在叶尖稍下处消失;叶细胞呈3--5角状圆形,壁增厚,疏被单个细疣;叶基部细胞稍长。蒴柄红棕色,细长;孢蒴直立,呈圆柱形;蒴齿较短,直立,齿片深裂至基部;蒴盖圆锥形,具喙状尖头。 |
| 生境 |
生于岩石上,河滩地上,林地上,灌丛下,林缘及沟边土壁上,砖墙上。
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四川的木里;辽宁、内蒙古、山东、新疆、云南、西藏。印度,巴基斯坦,俄罗斯,日本,欧洲,北非及南、北美洲也有分布。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