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常山 |
| 拉丁学名 |
Dichroa febrifuga Lour var. febrifuga |
| 科中文名 |
虎耳草科 |
| 科拉丁名 |
Saxifrag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常山属 |
| 俗名别名 |
土常山、黄常山、白常山 |
| 形态特征 |
灌木;小枝圆柱状或稍具四棱,常呈紫红色。叶常椭圆形、倒卵形、椭圆状长圆形或披针形,边缘具锯齿或粗齿,稀波状。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,有时叶腋有侧生花序,花蓝色或白色,花瓣椭圆形,稍肉质,花后反折。浆果蓝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6-8月。 |
| 生境 |
生于海拔200-2000米阴湿林中。 |
| 地理分布 |
长江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。印度、越南、缅甸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菲律宾和日本琉球群岛亦有分布。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 |
拍摄部位:叶、花
图片由成都植物园提供 |
 |
花期植株
图片由成都植物园提供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