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毛果草 |
| 拉丁学名 |
Lasiocaryum densiflorum (Duthie) Johnst. |
| 科中文名 |
紫草科 |
| 科拉丁名 |
Boragin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毛果草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一年生草本,高3-6厘米。茎通常自基部强烈分枝,有伏毛。茎生叶无柄或近无柄,卵形,椭圆形或狭倒卵形,长5-12毫米,宽2-5毫米,两面有疏柔毛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渐狭。聚伞花序生于每个分枝的顶端,长约5毫米,果期伸长可达3厘米,通常具多数花;花梗长约1毫米;花萼长约2毫米,果期可达3毫米,裂片线形,稍不等长;花冠蓝色,筒部与萼近等长,檐部直径约3毫米,裂片倒卵圆形,长1-1.3毫米,先端钝,有时微凹,喉部黄色。小坚果狭卵形,长约1.2毫米,淡褐色。种子卵形,背腹稍扁,棕褐色。8月开花。 |
| 生境 |
生海拔4000-4500米石质山坡。 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于西藏南部和四川西部。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