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细叶刺针草 |
拉丁学名 |
Bidens parviflora Willd. |
科中文名 |
菊科 |
科拉丁名 |
Compositae. |
属中文名 |
刺针草属 |
俗名别名 |
小花刺针草、小花鬼针草、小刺叉、一包针 |
药材名 |
细叶刺针草 |
形态特征 |
一年生草本,高20-70厘米。茎细,直立,带深紫色,多分枝。单叶对生,具细柄,二至三回羽状深裂,裂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,宽1-3毫米。秋季开花,头状花序有长梗,总苞细圆柱状,总苞片2-3列;舌状花少数,黄白色,雌性,管状花黄色,两性。瘦果条形,具4棱,顶端有针状冠毛2条,具倒刺。 |
生境 |
生于林缘、向阳草地、路旁、干山坡等处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。 |
功能 |
清热解毒,活血散瘀。 |
主治 |
感冒发热,咽喉肿痛,肠炎,阑尾炎,痔疮,跌打损伤,冻疮,毒蛇咬伤。 |
药用部位 |
全草 |
繁殖方式 |
种子繁殖 |
栽培要点 |
对气候、土壤条件要求不严,南、北各地均可栽培。生长地区以砂质壤土、粘壤土生长更好。 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