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垫伏卷柏 |
拉丁学名 |
Lycopodioides pulvunata(Hook.et Grev)H.S.Kung |
科中文名 |
卷柏科 |
科拉丁名 |
Selaginellaceae |
属中文名 |
卷柏属 |
俗名别名 |
还魂草 |
药材名 |
卷柏 |
形态特征 |
植株高约10厘米,根散生;主茎极短,侧枝丛生在顶端,干旱时内卷呈球形。叶二形,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;侧叶斜卵形;中叶偏斜呈披针形,先端渐尖呈芒状,两侧膜质有小齿或睫毛状齿,外侧反折形如全缘;腋叶卵形,与侧叶同大,先端突尖呈短芒状,两侧膜质有啮状齿;薄革质。孢子囊穗单生枝项,大孢子囊位于囊穗下部,小孢子囊位于囊穗上部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900—3500米的干旱土坡或岩缝内。 |
地理分布 |
产理塘、道孚、康定、小金、理县、南坪、茂县、宝兴、甘洛、越西、喜德、冕宁、九龙、乡城、木里、西吕、米易、盐边、宁南、金阳、雷波、峨边、巫溪、城口等地。 |
功能 |
活血通经,炒炭止血 |
主治 |
闭经、子宫出血、便血、脱肛 |
药用部位 |
全草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