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学名 |
水红木 |
拉丁学名 |
Viburnum cylindricum Buch.-Ham. ex D. Don |
科中文名 |
忍冬科 |
科拉丁名 |
Caprifoliaceae |
属中文名 |
荚蒾属 |
俗名别名 |
山女贞 |
药材名 |
揉白叶 |
形态特征 |
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2-10米;小枝灰褐色或带红色,老枝褐色,具明显的酱色皮孔;冬芽具1对鳞片;叶革质,椭圆形或矩圆形,稀倒卵状或卵状椭圆形,长6-22厘米,宽2.5-8厘米,顶端渐尖、长渐尖至尾状渐尖,基部圆形,全缘或中上部疏生钝或尖的浅齿,下面散生或密生黄色或红色腺点,有时为圆形鳞片,近基部两侧通常各有1至数个黑色大腺斑,侧脉通常每边3—5条,有时可达6—8条,近缘前互相网结复伞形式聚伞花序,第一级辐射枝5—8条,通常7条,花常生于第三级辐射枝上;萼筒倒圆锥形,具灰白色圆形鳞腺,萼齿小而不明显;花冠钟状,白色或粉红色;雄蕊远超出花冠,花药紫色;核果红色或后变黑色,卵球形,长约5毫米;核扁,长约4毫米,具1条浅腹沟和2条浅背沟;花期5—7月,果熟期9一11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600-3800米的山地林中或灌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中国四川、甘肃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,另在尼泊尔、印度、缅甸、泰国也有分布。 |
功能 |
叶:清热解毒。
根:祛风活络。
花:润肺止咳。 |
主治 |
叶:痢疾,急性胃肠炎,口腔炎,尿路感染;外用治烧烫伤,疮疡肿毒,皮肤瘙痒。
根:跌打损伤,风湿筋骨疼痛。
花:肺燥咳嗽。 |
药用部位 |
根、叶、花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 |
花枝
摄影者:李世丽 |
 |
花序侧面观
摄影者:向丽 |
 |
花序正面观
摄影者:李世丽 |
 |
果枝
摄影者:冯正波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