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土三七 |
拉丁学名 |
Gynura segetum (Lour.) Merr. |
科中文名 |
菊科 |
科拉丁名 |
Compostiae |
属中文名 |
三七草属 |
俗名别名 |
红背三七、土三七、菊三七、破血丹 |
药材名 |
菊叶三七 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高1~1.5米。茎直立,带肉质,有细纵棱。基生叶簇生,匙形,全缘或有锯齿或羽状分裂,下面带紫绿色;茎生叶互生,长椭圆形,长10~25厘米,宽5~10厘米,羽状分裂,裂片卵形至披针形,边缘浅裂或有疏锯齿,叶柄基部有假托叶1对。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;总苞圆柱形,苞片2层,外层丝状;筒状花金黄色,两性。瘦果狭圆柱形,褐色,有棱,冠毛多数。花期9~10月。 |
生境 |
生于阴湿肥沃处;或有栽培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江苏、湖南。 |
功能 |
破血散瘀,止血,消肿。 |
主治 |
跌打损伤、创伤出血、吐血、产后血气痛。 |
药用部位 |
根或全草 |
繁殖方式 |
用根头或扦插繁殖。 |
栽培要点 |
喜湿润环境,不耐严寒,故北方栽种冬季需将种贮放在0-5℃左右的地窖中。土壤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生长较好,但不宜粘土栽培。 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