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巫山淫羊藿 |
拉丁学名 |
Epimedium wuxhanense T. S. Ying |
科中文名 |
小檗科 |
科拉丁名 |
Berberidaceae. |
属中文名 |
淫羊藿属 |
俗名别名 |
|
药材名 |
淫羊藿 |
形态特征 |
一回三出复叶,小叶片披针形,长度可大于宽度5-6倍。叶下面略呈灰白色,花梗具腺毛,花淡黄色,较大,直径可达3厘米。 |
生境 |
生于草丛、沟边灌木林中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陕西、四川、贵州、河南、湖北等省。 |
功能 |
温肾壮阳,祛风除湿。 |
主治 |
阳痿早泄,小便失禁,风湿关节痛,慢性腰腿痛,冠心病,神经衰弱,白细胞减少症,支气管哮喘,更年期高血压病,慢性气管炎,慢性前列腺炎等症。 |
药用部位 |
全草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