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竹叶椒 |
拉丁学名 |
Zanthoxylum armatum DC. |
科中文名 |
芸香科 |
科拉丁名 |
Rutaceae |
属中文名 |
花椒属 |
俗名别名 |
土花椒(湖南、上海)、山花椒(广东)、野花椒(四川) |
药材名 |
竹叶椒 |
形态特征 |
灌木或小乔木,高2-3米。根粗壮,木质,外皮粗糙,内面黄色。茎枝多锐刺,茎基部宽而扁,红褐色,小枝上的刺劲直。单数羽状复叶互生,叶轴具翅,下面有皮刺,在上面小叶片的基部处有托叶状的小皮刺1对;小叶3-9片,对生,纸质,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5-9厘米,宽1-1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常有细钝锯齿,中脉两面均有皮刺。夏初开淡黄绿色花,成聚伞状圆锥花序生叶腋;花细小,单性,花被6-8,三角形或钻形;雄花雄蕊6-8,退化心皮先端常2裂;雌花心皮2-4,通常1-2发育,蓇葖果红色,有粗大而凸起的腺点。种子卵形,黑色。 |
生境 |
生于低山疏林下灌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东南至西南各省区,西北至秦岭。 |
功能 |
温中理气,祛风除湿,活血止痛。 |
主治 |
根、果:胃腹冷痛,胃肠功能紊乱,蛔虫病腹痛,感冒头痛,风寒咳喘,风湿关节痛,毒蛇咬伤。
叶:外用治跌打肿痛,痈肿疮毒,皮肤瘙痒。
|
药用部位 |
根、树皮、叶、果实及种子。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