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天南星 |
拉丁学名 |
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 |
科中文名 |
天南星科 |
科拉丁名 |
Araceae. |
属中文名 |
天南星属 |
俗名别名 |
南星、白南星、山苞米、蛇包谷、山棒子 |
药材名 |
天南星 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高60~80厘米。块茎近球队形,直径1.5厘米左右。单叶,叶为鸟趾状全裂,裂片9~17片,通常约13片,长圆形、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卵形,长4~12厘米,宽1.5~5厘米,全缘,先端渐尖,不成芒状,中央1裂片最小。7~8月开花,雌雄异株,肉穗花序高于叶,花序柄长50~80厘米;佛焰苞筒状,绿色,花序轴顶端附属物鼠尾状,伸出佛焰苞外很长,长约15厘米左右。浆果红色。 |
生境 |
生于阳坡或山谷阴湿地方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陕西、山东、河南、四川等地。 |
功能 |
祛风定惊、化痰散结。 |
主治 |
面神经麻痹、半身不遂、小儿惊风、破伤风、癫痫;外用治疔疮肿毒、毒蛇咬伤、来蝇蛆。 |
药用部位 |
球状块茎 |
繁殖方式 |
块茎繁殖 |
栽培要点 |
喜阴湿环境,土壤以湿润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较好。不宜粘土栽培。 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